close

村支部搬出小廟之後…… 河南武陟“鄉村振興記”

“你絕對想不到,我們村黨支部原來就在這個廟裡辦公。”河南省武陟縣大官莊村西南角的關帝廟,有3間正房加2間偏房。村支書郭樹旺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,那兩間上鎖的偏房,以前就是村支部的辦公地點。幾年前,武陟縣基層黨組織辦公“無立錐之地”的村子還有很多。


“你絕對想不到,我們村黨支部原來就在這個廟裡辦公。”



河南省武陟縣大官莊村西南角的關帝廟,有3間正房加2間偏房。村支書郭樹旺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,那兩間上鎖的偏房,以前就是村支部的辦公地點。



幾年前,武陟縣基層黨組織辦公“無立錐之地”的村子還有很多。趙馬蓬村支部在村裡的趙傢祠堂耳房辦公,嘉應觀鄉東營村支部在村裡的青龍寺裡辦公……



“服務之傢”



幫村兩委搬出破廟,建立工作陣地



2014年,武陟縣委書記閆小杏到西陶鎮古樊村調研,吃驚地發現村兩委班子的3間辦公用房竟塌瞭2間。愁眉不展的村支書對閆書記說:“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,第一個來我們村的縣委書記。”



“村兩委連個辦公的‘窩’都沒有,咋給百姓搞服務?共產黨的形象和威信又咋樹立?”閆書記看在眼裡記在心裡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,2014年年底,武陟縣開始實施“陣地工程”,每年財政專項撥款200萬元,在試點村莊為村兩委建造辦公場所。

台中通水管

目前,武陟縣已對73個村級組織場所進行修繕、改造,每個村都有支部辦公室、黨員活動室、圖書閱覽室、便民服務室等,還有黨建工作牌、電教設施和黨務政務公開欄。這些辦公場所,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立瞭服務群眾的陣地。



圪垱店村是一個有1.1萬人口的大村,2014年新一屆班子成立後,沒有辦公場所,隻好在水廠搭起活動板房辦公。有一天,大風把板房刮塌,正在開會的村支書李合光被壓在瞭廢墟裡……



李合光下定決心要建一棟辦公樓。縣財政撥款解決一部分資金後,他想盡一切辦法籌款,除瞭借、貸,還自己掏腰包,村兩委成員也紛紛出資。幾個月後,一座辦公樓拔地而起。



村兩委會有瞭陣地,幹部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,李合光一個月裡就召集村裡開瞭57次會議,解決難題,化解矛盾,研究今後的發展方向。



在一次黨員群眾代表座談會上,退休老教師王曉文說出憋瞭多年的一個心病:在他傢門口有一座小山一樣的垃圾堆,一到夏天蚊蠅亂飛、臭氣熏天,都堆瞭十幾年瞭,啥時候能解決?



李合光馬上著手制訂方案,動用瞭20多輛車,短時間內將5000多方垃圾清理得一幹二凈,並做瞭景觀墻。



3年來,全縣15個鄉鎮(街道)建立瞭集黨建、團建、電教三位一體的辦公場所,建成瞭75個“示范性”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。這些基層陣地,成瞭支部村委的議事堂、幹部群眾的連心橋、村民活動的大舞臺。



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各個村委會辦公地都設有“矛盾調處室”,裡面總有幾位老人在值班。他們是各村村委會聘請的“五老”人員:工作經驗豐富、德高望重、熱心公益事業的老黨員、老教師、老幹部、老軍人、老支書,每周接訪調處村裡的糾紛。



今年,一起長達8年的宅基地糾紛,就是在“五老”人員的調解下得以解決的。



大封鎮南湖村劉某憲老人膝下無兒女,2001年先投奔到本傢李某玉傢生活,因不合又轉投到李某有傢生活。2009年劉某憲去世,李某玉與李某有二人為爭老人的宅基地互不相讓,致使火化後的劉某憲8年不能下葬。“五老”人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,多次調解下兩傢人終於達成協議,共同將老人下葬。



群眾糾紛起因往往都是小事,但如果處理不及時,就會釀成大事。“五老”人員往往能及時化解這些糾紛,這是“平安工程”的一大亮點。



3年來,全縣共聘請“五老”人員1210名,共排查化台中商標申請流程解穩中有降類矛盾糾紛7680起,化解率89%;上半年全縣無上訪村達到203個。



每個村委會辦公場所還設有一間警務室,外面貼著幹警的照片、名字和手機號。這是縣裡實施的“一村一警”措施,在全縣招聘專職輔警389名,分包全縣347個村(街),發揮“六大員”(社情民意調解員、幹群關系聯絡員、矛盾糾紛調解員、治安防范巡邏員、突發事件情報員、法治教育宣傳員)作用,由於輔警熟悉本地情況,能夠及時排查消除各類不安定因素。



“平安是最大的民生,穩定是最好的環境。”武陟縣政法委書記薛新生這樣詮釋“平安工程”。2017年,武陟縣群眾安全感位列河南省第7位,與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瞭18個位次;滿意度位列全省第29位,與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瞭31個位次。



“溫暖之傢”



建慈善幸福院,讓農村老人安度晚年



就在大官莊村關帝廟東北不遠處,矗立著一棟兩層橙色辦公樓。



村支書郭樹旺告訴記者,這個辦公樓是2015年年底搬進來的,二樓是村兩委的辦公室,一樓則是大官莊村的慈善幸福院。



立冬以後,北方的天氣已經變冷。夕陽下,在慈善幸福院的休閑大廳裡,十幾位老人正斜倚在椅子上,聽著快板:“老人入駐幸福院,每月隻交100塊;不帶米來不帶面,不帶調料和蔬菜……”



說快板的是76歲的胡長印老人,雖說有兩兒兩女,其中一個孩子還在身邊,可前些年老人在傢裡還是感到孤單、鬱悶。年輕時在宣傳隊幹過的他,無聊時就自己編寫快板書,說給傢裡的雞、狗聽。



2015年,大官莊新建起瞭村兩委辦公樓,把一樓給瞭新成立的慈善幸福院。建立村級慈善幸福院,就是武陟縣將慈善與養老相融合大力推行的“慈善工程”。



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看到,一樓有按需分配的養老超市,還有可容納30多人的休閑廳,東配房是老人們的休息室、餐廳和廚房,院子裡還安裝瞭各種健身器材。



看到村裡成立瞭這麼好的慈善幸福院,胡長印老人心裡忐忑不安:會如何收費呢?村支書郭樹旺宣佈:老人入駐慈善幸福院,一天三頓飯全包,70歲以上的老人,每位一月隻收100元錢。這和市裡面養老院動輒上千的收費相比,費用簡直不值一提。



胡長印老人入住後,按捺不住內心的感激,將自己的親身感受寫成瞭好多小快板,逢人就說上一段:“沒有上級好領導,做夢不會有今天。村村都辦幸福院,老人都活一百年。”



從大官莊出來,記者來到西溫村幸福院時已是傍晚,正趕上老人們吃晚飯。隻見長條桌上,每個座位上都盛好瞭玉米粥、炒菜和熱騰騰的饅頭。



由於床位較多,連鄰村老人都可以住進來。80歲的宋桂英老人就是附近曲村的,她有三兒三女,子女平時忙,就把老人送進瞭焦作市一個養老院,一個月收費1100元。可農村長大的老人還是覺得不自在,聽說西溫村辦起瞭慈善幸福院,外村老人每月每人隻收130元錢,就選擇回來瞭。



“大傢夥都是熟人,每天跳跳舞、聊聊天,在這住著可好瞭!”老人來住慈善幸福院,並非因為子女們不孝順,而是認可這種創新的養老模式。



慈善幸福院的管理人員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,老人們進來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。在這裡每天吹吹打打、打牌、下棋、聽戲,生活充實,忘記瞭煩惱。

uabank貸款專家|台中創業貸款|台中房屋貸款|台中企業貸款|台中汽車貸款

西溫村82歲的老人秦樹松,退休後長年獨居,精神狀態很不好。以前,連傢裡衛生都懶得打掃,一頓飯熱熱燙燙能吃好幾頓。侄女去幫他打掃衛生,他卻唉聲嘆氣:“活不瞭幾天瞭,別打掃瞭!”



自從去年老人住進幸福院後,一日三餐不重樣,平時還有志願者來表演文藝節目,老人的心情、氣色都好瞭起來,感覺生活也有瞭滋味,現在經常開玩笑說:“還想再找個老伴兒呢!”



最令老人們開心的時刻,應該是慈善幸福院裡每月一次的“孝親敬老餃子宴”。



在北郭鄉趙馬蓬村,每月由愛心人士出資1000元,為老人們開辦“餃子宴”。舉辦當天,給老人們購買衣服、鞋子、米面、肉、菜,村裡婦女志願者動手和面、拌餡、包餃子,很多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也來獻愛心,為老人理理發、剪剪指甲。



在大官莊村,一位媳婦跟婆婆鬧矛盾,幾年都不說話,可在“餃子宴”上看到陌生的志願者都為老人洗腳,也主動跟婆婆和好瞭。



在武陟縣,“百元養老”成瞭近兩年的熱門話題。現在全縣有115個村莊辦起瞭慈善幸福院,目前入住老人3300多名,惠及老人達3.2萬多人次。該縣還創立瞭“以慈善養老,以土地養院”的模式,目前該縣利用土地養院的有13所,專用土地1500餘畝;還借助“互聯網+”組建瞭網絡義工組織“群英會”,500多名義工定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……尊老、愛老、敬老在武陟蔚然成風。僅去年一年,該縣愛心企業和個人共為慈善幸福院捐資825萬元。

木野養生會館-官方網站

在詹店鎮馬營村,慈善幸福院正熱火朝天地施工,在工地幫忙的村民秦忠明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:“這是一件大好事!雖然征瞭我的地,但都給瞭補償,希望能蓋得跟效果圖上一樣,我80多的老母親能住在園林式的庭院裡,我就沒有後顧之憂瞭!”村支書秦小五笑著說:“放心吧,我們一定蓋一座高標準、高質量的敬老院!”



武陟縣“政府+慈善+村級+個人”四級聯動的農村養老新模式,先後榮獲全國敬老文明號、河南省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縣榮譽稱號,並電動床連續榮獲瞭三屆中華慈善獎。“慈善工程”的實施,破解瞭農村養老問題,同時也凝聚瞭民心,鞏固瞭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。



“精神之傢”



用文化廣場搭建平臺,潛移默化重建精神文明



看到嘉應觀鄉二鋪營村的文化廣場,記者還真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功能竟然這麼齊全:西邊是文化大舞臺,北邊是健身器材和跳廣場舞的地方,南邊是兩個籃球場和老年門球場,東南是兒童遊樂場,最南面還有文化活動中心,設有圖書閱覽室和電腦室。



“這個地方原來是垃圾掩埋場、駕校訓練場和墳區,去年8月份征地後建設硬件設施,今年開始綠化,舉辦瞭我們鄉第一屆農民運動會。”嘉應觀鄉黨委書記韓劍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,“我們這個文化廣場設計合理,老的、小的、中年人,都有活動場地。”



文化舞臺上,縣豫劇團正在準備演出豫劇《金水橋》,“昨晚演的是《穆桂英掛帥》,盡管天氣寒冷,廣場上看戲的群眾卻不少。”扮演老生的小謝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,近40人的劇團每年要巡回演出200多場。



近年來,農村文化匱乏,各種不正之風抬頭,種種邪教在鄉村復蘇發芽。閆小杏書記認為,群眾精神文明陣地共產黨不去占領,就會被邪教占領,武陟推出的“文化工程”,就是以文化廣場為載體,為群眾提供娛樂、交流和學習的場所,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。



“當大傢都來文化廣場這個充滿正能量的場所活動時,交流多瞭,是非就少瞭,村裡自然也就更和諧瞭。”縣委宣傳部長宮衛紅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,武陟縣“文化工程”在硬件方面共建成瞭257個文化活動廣場,文藝演出舞臺116個,廣播村村通安裝瞭220個村。



村民“動有去處、樂有場所”後,還要有好的文化活動。小董鄉喬莊村每年8月25日的慈善晚會是他們村的“金字招牌”。晚會現場除瞭載歌載舞外,還會邀請縣相關機構的領導,為當年中考考入武陟縣一中,高考考入一本、二本的學生發放資助金,為優秀教師頒發獎品,還為獲得喬莊村“好公婆”“好媳婦”“好丈夫”榮譽的村民頒發獎品。



此外,晚會上還舉行慈善募捐活動,改變瞭村裡很多人的觀念,俗話說“千裡去燒香,不如在傢敬爹娘”,以前不少去外地燒香的人也開始把錢用在瞭村裡的慈善捐助上。



“文化工程”開展以來,武陟縣舉辦廣場舞大賽、農民運動會、戲迷擂臺賽、書畫攝影展等文化活動600餘場,極大調動瞭農民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。現在全縣有廣場舞隊伍560支,常年參加文化活動的農民群眾超過10萬人。



此外,還在農村建起瞭“道德講堂”,邀請評選出的“十星級文明戶”和“道德模范”代表現身說法,將道德文化“講”出來,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,在潛移默化中改善鄉村文明、積蓄道德力量。



“清正之風”



用廉潔傢風,滋養好的作風黨風政風



繼承和發揚優良的傳統文化,傢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載體。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傢風建設,多次談到“要註重傢庭、註重傢教、註重傢風”,強調“傢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傢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相連”,將傢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。



位於武陟縣東部的詹店鎮何營村,有一座何瑭紀念館,原為清乾隆年間的何氏宗祠,20世紀90年代予以重新整修。



何瑭是明朝一位官員,官至三品,為人剛正不阿、高潔不群,他的傢訓成為何氏傢風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紀念館的一面影壁墻上,鐫刻著《五世祖瑭公格言》:“要以謙、儉、勞、廉、忠、孝、善七字為立身之本;要以驕、奢、逸、貪、賭、佞、兇七字為終身之戒”,“要為民者勤、為富者仁、為官者廉”……



2015年,作為“清廉工程”的一部分,武陟縣將這裡打造為“焦作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”,目前已接待社會各界2000多人參觀學習。為瞭讓廉政教育“從傢出發”,縣紀委還征集“親情勸廉傢書”700多份,築牢反腐倡廉的傢庭防線。



縣紀委在開展廉政教育的同時,還完善制度建設,探索構建瞭“清單化明責、鏈條化傳責、網絡化督責、常態化問責”為主要措施的“6+10”責任體系,即建立從鄉鎮黨政一把手到農村幹部6個層級,包括鄉鎮主要領導、包村幹部、基層站所工作人員、村(街)支部書記等10類人員的立體監督網絡和責任傳導機制,讓農村幹部權力有瞭明確“邊界”,有權不能任性,濫權要受追究。



“村裡修路每傢拿出480元,我想問問這480元的標準究竟是咋確定的?”近日,在小董鄉喬莊村村務質詢會上,村民喬定發問村幹部。規范幹部權力運行,就要維護村民的知情權、參與權、監督權。



當天,村裡30多名黨員與群眾代表當場質詢村幹部,所提問題主要圍繞財務支出、工程建設、涉農資金發放等,村幹部都一一進行回答。目前全縣開展質詢的村有151個,解決問題267個。



“常態化問責,是為瞭讓幹部不敢腐;抓制度建設,是為瞭讓幹部不能腐;進行廉政教育,是為瞭讓幹部不想腐。”武陟縣紀委書記王和慶說,自“清廉工程”實施以來,全縣共查辦相關案件196起,黨政紀處分196人,形成瞭強有力的震懾警示作用。



“當傢之人”



選出強村富民的“帶頭人”,打造農村發展堅強堡壘



老催莊位於武陟縣最西部,隸屬離縣城最遠的大封鎮,但當地人卻堅持帶記者去看看,因為那裡有一位被村民“搶”回來的村支書——宋國慶。



前幾年,老催莊兩委班子渙散、村裡環境臟亂、經濟發展緩慢,急需一位有擔當、有能幹的“帶頭人”。村民想到瞭宋國慶,他在鄰縣一傢企業當副總,年薪幾十萬元。當十多位群眾代表找上門時,宋國慶猶豫再三,最終下定決心“回村幹”。



可2015年一上任,他才體會到其中的艱辛。適應生活環境倒在其次,主要的困難是錢:村裡的土路硬化需要錢,建文化廣場需要錢,建慈善幸福院還需要錢,而縣裡的財政撥款遠遠不夠,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。這對於一個沒有集體收入的貧困村來說,簡直太難瞭。



為此,他把傢裡50多萬元存款都墊瞭進去,資金依然緊張,他又賣瞭臨縣的一套住房,再墊進20多萬元。



同行的大封鎮黨委書記王庚申告訴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,前年秋季開學,宋國慶在鄭州上大學的女兒卻交不起學費瞭,妻子高岐萍急切間闖瞭會場,逼著宋國慶給錢交學費……



記者趕到老催莊時,因路遠車堵已是晚上8點多瞭。燈光下,筆直的水泥街道、潔白的農戶院墻、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,都讓人很難想象這裡曾是一個臟亂差的貧困村。



47歲的宋國慶兩鬢微白、個子不高,略帶疲憊的臉上透著實在。記者問:“你是怎麼做到的?”他說,村兩委班子通過開動腦筋、吃透政策,最終采取“七個一點”(項目要一點、縣裡獎一點、鎮裡補一點、幹部捐一點、群眾集一點、企業幫一點、幫扶單位助一點)的籌資辦法,解決瞭資金難題。



在記者的堅持下,我們來到瞭宋國慶的傢裡。他傢毗鄰大街,進瞭院子才發現是一院兩戶,北面是別人傢的五間老屋無人居住,宋國慶夫婦就住在四間南屋裡。



屋裡沒裝暖氣加上低窪,客廳墻上出現幾條泛黃的水印,電腦打印機文件堆瞭一桌子,三面靠墻擺放著各式椅子沙發,中間放著兩個茶幾,更像是一個小型會議室。



妻子高岐萍心疼丈夫,早就搬到村裡照料宋國慶的生活,院子裡種滿瞭搭架的果蔬,都是她親手種的。城裡長大的她指著一個架上的果實說:“這叫佛手瓜,隻要不下霜,它就會一直長。”



晚上10點,記者正要離開時,宋國慶的姐姐從鄭州趕回來祭祖。聽說他要建物流園發展當地的懷山藥產業,姐姐就帶來“懷山藥深加工”的項目建議。姐姐說,為瞭辦好村裡的事情,全傢人都在為宋國慶出謀劃策。



就在離老催莊不遠的小董鄉喬莊村,村口橫著一幅廣為流傳的大標語:“這是一個插根鋼筋就能發芽的地方。”這是喬莊村黨支部的宣言,意思是不可能的事在這裡都會成為可能。



記者見到瞭52歲的村支書張連喜,他解釋說,事物發展都需要一定的環境,隻要你提供一定的溫度、濕度等適宜的環境,就是鋼筋也能發芽。



他舉例說:“我們村養殖長毛兔已經形成瞭產業,為什麼會發展這麼快?就是我們提供瞭良好的發展環境。”



過去,喬莊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是棉花加工,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,這一行業逐漸走向衰落。張連喜組織村幹部經多方考察,開始引導村民在傢裡養殖長毛兔。但在自傢庭院飼養長毛兔,既造成瞭污染還影響瞭村民居住環境。



為解決生產生活之間的矛盾,張連喜帶領村幹部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,把養殖場搬遷到村外偏遠的地方,並幫助解決瞭選址、通水、通電、通信等問題,為養殖戶和村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。



張連喜又自費跑到省裡請專傢,一對一地為村裡養殖戶進行培訓,提高科學養殖水平。不到5年時間,喬莊村的長毛兔產業越做越大,現在已發展長毛兔養殖136戶,存欄10萬餘隻,年產值2200萬元。



宋國慶和張連喜都是武陟縣實施“堡壘工程”過程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。為瞭解決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,武陟縣以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為統領,狠抓農村兩委班子建設,把打造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作為“六大工程”的核心。



據介紹,武陟縣先後對71個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進行幫扶整頓,輪訓瞭1800餘名兩委幹部、6000餘名農村黨員。2015年、2016年連續兩年,武陟榮獲焦作市基層黨建工作綜合考核評比第一名。



“以前,走到大街上村民都懶得搭理你!”西陶鎮北東陶村支書朱存嶺笑著說:“自從實施瞭這‘六大工程’,我幹的事情大傢都看在眼裡,從前選舉時還要去這傢坐坐那傢嘮嘮,現在根本不用瞭,老百姓臉上的笑容啥都能代表瞭!”



在十九大報告中,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”,這是新時期做好“三農”工作的重要遵循。武陟縣委書記閆小杏說,“六大工程”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,相互支撐相互促進,為最終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“鄉村振興戰略”提供一種路徑。



3年來,武陟縣農村面貌正在發生著令人驚喜的變化:居住環境更加宜居,文化生活豐富多彩,傢庭收入穩步增長,鄉村治理成效顯著,產業發展定位精準,基層黨組織重聚人心樹立瞭威信……(記者 盧剛)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mg876f9v7 的頭像
    vmg876f9v7

    巴巴的推薦天地

    vmg876f9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